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聚焦 >

被沪股通减持是利好吗(沪股通减持的股票就会跌吗)

更新时间:2022-10-01 09:50:50

  有减持公告的股票一定会跌吗

  公司股票遇到减持,一般来说是一个利空消息,股价下跌的概率大。但是在二级市场中,有上市公司公布减持的时候,股价也有上涨的情形,比如说:

  1、公司股价在低位的时候,刚好减持到期,此时若股东减持,利益就会减少,因此就会选择不减持反而增持,所以股价就会上涨。

  2、减持分为大小非减持,一般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因此可能不会下跌。

  3、减持到期,但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股东不减持,一般这种都会提前公告,因此不会引起股价下跌。

  减持下跌的情形:减持前股价已经拉升至高位,此时股东减持代表获取的收益更多,因此股价就会下跌。

  拓展资料:

  股市利空是股市用语。利空是指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利空往往会导致股市大盘的整体下跌,不断的利空消息会造成股市价格不断下跌,形成“熊市”。

  例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利空往往会导致股市大盘的整体下跌 。

  意义

  利空就是给股市带来不好因素的消息,能刺激股指下跌。

  利多就是给股市带来好的因素的消息,能刺激股指上涨。

  而加息就是典型的紧缩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会导致利空。

  分类

  实质性利空

  重大亏损,主营业务失败,通常这样的股票无药可救。

  阶段性亏损

  原材料涨价,季节更迭,导致的亏损,利空,一般此类影响的时间短暂。

  政策性亏损

  像油价倒挂的中石油、中石化,房价下跌的房地产股票。

  政策性利空

  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国债,限制新基金发行,加快新股发行,加快红筹回归,等等。

  突发事件利空

  08年春节前后的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对一些行业的影响。

  沪股通减持是好还是坏

  沪股通减持是坏的,首先沪股通是香港买入沪市股票的渠道,沪股通减持意味着会产生大量的卖单,大量的资金会流出股票,而资金量是影响股票涨跌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沪股通减持有可能说明沪股通资金获利出货,或者不看好公司后续的发展,认为现阶段市场对于公司的估值较高,与实际相差太多,所以选择减持出场,因此沪股通减持是不好的。

  沪股通表示的是投资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港股股票,在其买卖范围内港股,不需要开通港股账户,除此之外还有深股通。两者相加就是目前参加港股的一个重要方式,也就是北向资金的

  一般来说沪股通持股比例表示的港股投资的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情况。在市场中通常认为北向资金是聪明资金,它的增长表明港股投资者对于这一A股的看多,这种情况是有助于其走势上涨,反之,如果这时候出现持股比例下降则是表明港股投资者这时看空了,对于A股处于观望的态度。沪股通减持和股市中的一种资金流入的利好消息,都是属于一种对于投资者的看多看空的预期起刺激作用的消息,因持股比例较低,所以对于实际的走势是一种刺激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而在出现大的变动的时候会引发市场的A股市场的资金大幅度流入以及流出,这种情况是不能忽视的。沪股通持股比例除了总的股票数量之外,还会有其他具体的重要股东的原因,这里的沪股通持股的大股东,其减持的结果和现在公司的大股东减持有一定的类似地方。而正因为有了沪股通等交易方式,对于A股市场中股价的变化因素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这时候投资者也可以关注一些买入资金较大的沪港股A股和股价的具体关系。

  减持的股票一定跌吗

  减持的股票不一定会跌。如果主力是因为需要资金周转或者有更好的投资机会、项目等进行的减持操作,则这样的减持是不会出现股价下跌的情况。股票减持只是增加了市场的供给,但如果需求大于供给,那么股价还是会继续上涨。

  当公司基本面优秀、估值合理、成长稳定,同时市场对公司预期偏向乐观的时候,大股东减持会带来抛压,但对股价实际造成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是,减持可能会影响市场的做多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需求,导致股价开始下跌。

  总的来说,股票减持不一定会出现下跌的情况,投资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减持前股价已经拉升至高位,此时股东减持代表获取的收益更多,则股价就会下跌。一般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因此可能不会下跌。

  【拓展资料】

  股票减持:

  在创建股票市场伊始,中国担心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过高会使国家失去企业控股权,故精心设计了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并行的股权结构。

  其中公众股、外资股为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为非流通股,这种股权结构曾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股市的形成和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股权结构已显露出其弊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了“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背景介绍:

  国有股减持,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来的。全会确定了国有经济调整战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性方针,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正确而现实的选择。而对于股权回购或股权转让,《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股票计划额度管理原因,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普遍存在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但国有股、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国有股减持也是势在必行。

  从一般意义上讲,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微观的、宏观的、内部的、外部的各项配套改革。但是,改革必须抓住核心问题,而这一核心问题就是“产权”。因此,国有股减持不再是以往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否则便毫无改革的时代价值。国有股减持的实质就是从产权制度上实行非国有化改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产权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国际经验看,投资业早已脱出了从属于产业资本,为产业扩张提供融资服务的地位,发展了专门从事产权交易和产权优化重组的一个独立领域;从我国的情况看,产业结构升级、国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间接投资向直接投资转化等发展与改革目标,也迫切需要有专业化市场主体承担产业再组合的职能。国有资产转变为国有资本并实现为可交易,这本身就意味着产权交易的金融化。

  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身就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没有独立分散的产权主体,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又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而不是政府经济为主体。因此,有种观点认为,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纲”。造成国企困难的原因,除了政企不分,责权不明,关键不在国企过于庞大,包罗万象,战线过长。所以,只有通过减持来改变国字号,“降格以求生存”,才有可能解决国有企业投入大产出少的现象。不难想象,通过国有股比重降低及社会公众股上升,可逐步实现充分发挥和利用非国有股权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弱化国有产权代表的不利作用,使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实质意义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