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聚焦 >

[基金基础理论]外管证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需要开外管证?

更新时间:2024-05-22 11:13:48

  外管证全称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其主要是为了约束纳税人到外市或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能提供有效的纳税凭证和税收管理证明。纳税人在外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在出发之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管证,并遵守外管证规定的管理程序和要求。

  什么情况需要开外管证?

  1.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即外管证。

  2.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办理外管证时只需提供税务登记证件副本或者加盖纳税人印章的副本首页复印件;从事建筑安装的纳税人另需提供外出经营合同原件或复印件,没有合同或合同内容不全的,提供外出经营活动情况说明。

  此外,不同地区对外管证的管理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可咨询当地税务局或相关机构以了解详细要求。

  相关规定: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6号)第三十三条规定:“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发放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优化相关制度和办理程序的意见》(税总发〔2016〕106号)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延长建筑安装行业纳税人外管证有效期限。外管证有效期限一般不超过180天,但建筑安装行业纳税人项目合同期限超过180天的,按照合同期限确定有效期限。”

  外管证开具原则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发放外管证。因此,对于在同一外县市从事经营的,可以只开具一张外管证。比如,建筑安装纳税人在同一外县市同时有多个项目的,可以只开具一张外管证。例如:对某以县全境内进行的污水工程建设,不需要按照乡镇分别开具外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