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推荐 >

产业兴 乡村美 民风淳 —— 临泽县成功跻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

更新时间:2022-11-23 16:34:26

  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临泽县成功入围。

  近年来,临泽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一核引领、两轮驱动、三级联创、四廊打造、五步推进、四重保障”发展思路,扎实开展“百日加速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金秋,临泽县29.45万亩制种玉米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地头满目金黄,收割、拉运、交售,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们与中种国际制种公司合作,加强基地管理,亩保效益3900元,较上年度每亩净增600元,制种效益历年最高,制种产业早已成为我们农户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收购现场,黄家堡村党总支部书记豆建红说道。

  2022年,临泽县全面推行玉米制种基地资源市场化竞争性配置,将优质基地资源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有骨干龙头企业倾斜配置,为32家制种企业配置优质基地29.45万亩,其中“五化”玉米制种基地18.3万亩,亩均产值3900元左右,种植业产值预计可达12亿元,较2021年的8.3亿元预计增3.7亿元,总产种子预计1.32亿公斤以上,种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8亿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临泽县全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种、畜、菜、果和食用菌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玉米制种基地稳定在25万亩,被确定为新一轮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扶持县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同时,当地加快推进跨区域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建成高庄等标准化养殖场区152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25万头、54万只。加快南部红枣长廊、北部葡萄长廊基地建设,发展以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10万亩。持续推进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生产各类食用菌85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坐看麻鸭戏水,闲听儿童嬉闹……走进屯泉小镇乡村振兴综合体,随意打卡一处角落,看到的都是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图景。

  “原先的小屯集镇基础设施陈旧,服务功能比较差,加之小屯片区长期受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困扰,产业发展不均衡,群众增收的渠道狭窄也非常不稳定。为了彻底改变该片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我们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全力打造出了集水乡民居、富锶产业、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屯泉小镇乡村振兴综合体。”屯泉小镇中心社区党委书记李永儒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基础建设是重点。临泽县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用足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项目资金,布局实施的屯泉小镇田园综合体、黑河腹地水生态治理修复等81个项目成效初显,丹柳路“鸟语花香”生态旅游、张罗路“琳琅满目”特色产业、312国道“车水马龙”通道经济、临平路“泉水叮咚”生态经济四条乡村振兴廊道示范效应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十二项行动”,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58个,33个示范镇村创建加快推进。抢抓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机遇,为808户群众提供每户10万元补助和5年期5万元全额贴息贷款“政策大礼包”。采取“三个不增加”模式,新建“花田乡居”田园社区等高质量住房示范点10个394户。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实施污水处理等项目12个,71个村全部建成清洁村庄,“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特色充分彰显。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蓼泉镇湾子村村民闫兴明向外人介绍起村规民约时滔滔不绝、赞不绝口。他说自从有了这个“成文的规定”,村里的民风更淳了,环境更美了,日子更加幸福了。

  在推进乡村建设中,临泽县注重推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各示范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和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以“晒被子·比孝心”、独居老人“一键通”、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慰问帮扶活动882次,为县456名分散特困人员采购煤等基本生活物资82.9万元。积极开展文明村、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及时化解处理矛盾纠纷,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农民群众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实用完善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纳入村规民约,蓼泉镇湾子村村规民约入选甘肃省优秀村规民约目录,积极整治高价彩礼、不赡养老人等行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