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比亚迪联合大疆干了场大事

发布时间:2025-03-04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贴身肉搏”阶段。2024年,比亚迪以302万辆销量蝉联全球新能源销冠,但其增速已从2023年的62%降至23%。与此同时,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特斯拉FSD加速入华,智能化与生态能力成为车企争夺用户的新战场。

  尽管在电池、混动技术上占据优势,但比亚迪在智能驾驶、车机生态等领域仍面临“追赶者”标签,但今年全民智驾的发布,有望让其角色转变,并带动产业链发展。

  民生证券分析师崔琰认为,比亚迪以“规模化”与“普惠性”为底层逻辑,有望加速智驾平权,促进智驾功能成为买车重要考虑因素,鲶鱼效应或将带动其他车企追赶,正式开启中国汽车的智驾平权时代,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而灵鸢系统的推出,更是比亚迪从“技术普惠”向“体验创新”转型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扩展了科技朋友圈。

  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比亚迪和大疆的合作,绝不只是把无人机放在车上那么简单,而是从底层技术出发,从0到1,设计并开发了整车集成系统,成功做到了车和无人机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实现的过程,正是强化比亚迪在智能与科技方面标签的时机。并且,这一过程也让比亚迪更加开放。

  大疆、华为、比亚迪形成了一个铁三角。其中 大疆提供无人机技术与影像算法,

  华为贡献乾崑智驾ADS 3.0系统,搭载于首款车型方程豹豹8无人机版,而比亚迪整合制造与供应链能力,实现车机、无人机、智驾系统的无缝协同。

  这一组合,不仅让比亚迪在“智能车+”生态中占据主动权,更通过开放合作,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者加入。王传福将其称为“无国界的科技朋友圈”。

  而故事也不止浪漫,还有商业方面的考量。

  应用场景的开拓,也可以提升车的整体售价,进一步提升单车利润率;另外,无人机拍摄的路线、场景数据,未来或反哺自动驾驶算法;再者,生态的拓展也带来了更多商业可能性,比如通过车载无人机拓展至物流、救援等B端场景。

  不过,无人机与车的动态结合属于新鲜的尝试,未来势必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无人机在高速场景起降、跟拍可能引发交规争议;在不少城市,无人机禁飞区较多,随着无人机的增多,也可能将有更严格的监管规定。

  并且,如若深受用户喜欢,友商们也将迅速跟进,属于比亚迪的先发优势窗口期或许比较短暂。但短期来看,灵鸢系统的发布,标志着比亚迪从“技术迭代”转向“场景定义”。

  在汽车产业从“交通工具”向“移动空间”演进的浪潮中,比亚迪试图以无人机为支点,正在撬动用户体验的升维竞争。

  最近一段时间,DeepSeek等一众杭州AI创业公司直接将杭州捧上神坛,甚至“深圳被杭州超越了”的言论也不时出现。

  确实,深圳也已经表示出了着急。今日,深圳一口气发布了四个计划,全面部署人工智能终端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

  此番部署是绸缪未来。但其实,深圳企业的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能力,实力有目共睹。

  比亚迪和大疆两家深圳企业的强强联手,正是深圳智造企业间协同的代表。DeepSeek展现出可被万物连接的能力,深圳的企业之间,也在形成新的协同合作关系,进一步助力深圳成为智造的高地。

  而类似的发生在智造领域的协同,还有不少。比亚迪等企业如今都在攻全民智驾,其巨大的销量让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有了更多机会。同样位于深圳的速腾聚创便是这一机会的摘桃者之一。

  在深圳紧急部署的机器人领域,其实也已涌现出一批企业,优必选便是其中的代表。公开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5.11万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

  最近,优必选的具身机器人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早在去年,比亚迪也和优必选合作,其机器人也进入了比亚迪的生产车间。

  除此之外,去年以来被格外火热的低空经济,也是车企、大厂们均有布局的领域,深圳在试点应用、法规政策方面也都跑在了前列。

  正如上述四个文件中所提到的一样,人才是产业布局的核心,要大力支持培育库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设立“新工科”交叉学科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按培养人数给予补贴。

  这些年,深圳已经引入不少科研院所,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同时,企业方面的合作,也扩展了人才方面的合作,也为更多连接带来了可能。

  就上述比亚迪与大疆的合作中,王传福提到,“实现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动态变化中对接,本就是世界性难题。但比亚迪和大疆的工程师们,在开放数据基础上,历经无数次测试,成功攻克这一难关。”

  拥有强势企业,企业间展开协同合作,也将助力深圳从“单一产业冠军”向“系统创新枢纽”转型。“硬科技+制造生态+政策试验场”的三重叠加,深圳一直都拥有自己的向上故事。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