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星巴克中国交易完成,未来将再开1.2万家店

发布时间:2025-11-05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私募股权公司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以及美团、华润等商业巨头等曾对星巴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倪睿安明确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这一表态显示出星巴克已经意识到,要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尤其是低线城市,必须加强本土化运营能力。而从博裕过去的投资来看,其在本土化运营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

  公开信息显示,博裕投资创立于2011年,是一家深耕中国市场、布局全球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所谓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即相对传统资产而言,泛指不在传统公开市场频繁交易、流动性较低、结构更复杂、估值方法特殊的资产类型。

  据了解,博裕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构建了涵盖私募股权、公开市场、基础设施及创业投资的多元化投资管理平台。

  梳理来看,其近些年的投资目光集中在新科技和新消费等领域,代表性的有极兔速递、云音乐、蜜雪冰城、蔚来汽车、宁德时代等项目。据了解,博裕还深度参与了蜜雪冰城下沉市场供应链搭建和万店扩张策略。

  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博裕还通过旗下基金收购了高端百货商场北京SKP约42%—45%的股权。在高端零售与大众茶饮等方面的综合布局,也可以让博裕在未来运营星巴克之时,既可以保持其原有的调性,又有下沉的能力。

  根据Preqin的统计数据,博裕的历史基金净内部收益率稳定在25%以上,超过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平均15%的水平。这一优秀的历史业绩记录,或许是博裕能够在这场长达9个月的竞购战中最终胜出的原因之一。

  尽管易主事项告一段落,但星巴克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依旧是激烈的,价格战持续,市场份额分散化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也曾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今年7月,星巴克罕见降价3-6元,部分产品下探至25元区间,这一举措带动交易量环比增长12%。

  星巴克此次“合资求变”并非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的首例。回顾历史,麦当劳与中信股份的合作、可口可乐与中粮集团的合作,均是代表性的案例。这些全球品牌在本土资本的助力之下,更深层次地渗透到中国居民的日常消费当中。

  随着本次易主,星巴克中国正式进入2.0时代。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表示:“在星巴克中国当前健康的发展势头下,与博裕的强强联合将进一步助力我们充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星巴克或许不再只是“第三空间”的提供者,而是走向多维模式,以多种形态驶向20000店。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