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电池大牛股,高管涉案被查

发布时间:2025-11-17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股价暴涨2倍后突遭 “监管风暴”,上海洗霸的高光时刻戛然而止。近两日公司股价加速下探,创下两月以来新低,背后是一则牵动市场神经的公告:两名高管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1月公司公告,分别收到公司职工董事潘阳阳和公司副总裁索威发来的

  上海洗霸表示,本次立案所涉事项系对潘阳阳和索威的个人调查,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短线交易”四字,在A股市场向来敏感。它指向的是

  监管之所以对此严令禁止,是因为内部人天然拥有信息优势,若允许其高频买卖,无异于纵容“信息套利”,既有违市场公平,也易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资料显示,潘阳阳出生于1987年,2008年5月入职上海洗霸,曾任采购部副总监、第五届监事会监事,现任公司先进材料事业部副常务总经理,公司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024年度,潘阳阳薪酬为27.64万元。

  2025年6月27日,上海洗霸公告称,潘阳阳于当日被选举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直接持有公司股份88805股。

  资料显示,索威出生于1981年,2005年5月入职上海洗霸,历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空液冷事业部与设备工程部总经理,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空液冷装备事业部总经理。2024年度,索威薪酬为10.60万元。

  据公告披露,二人于11月8日分别收到证监会

  “短线交易”在A股并不鲜见,但一次两位高管同时被立案,仍属罕见。翻阅上海洗霸过往公告,潘阳阳、索威均非公司创始人,亦不在持股5%以上股东之列,平日曝光度有限。

  “监管对短线交易的追责近年明显趋严。”一家券商合规部人士告诉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洗霸成立于1994年,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营业务为工业和商业客户提供水处理化学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正积极发力新能源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以此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与液体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能在更加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是业内公认的下一代电池。随着固态电池概念受到热捧,A股市场固态电池相关概念股持续受追捧,热钱不断涌入,上海洗霸便是资本“热炒”的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随着固态电池概念受到热捧,上海洗霸股价也迎来强劲上涨,并在近期创出历史新高。11月7日,上海洗霸股价来到了82.16元/股的阶段性高点,总市值为144.2亿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涨幅达239.78%。不过最近公司股价下滑,11月12日报75.55元/股。

  在固态电池的投入上,上海洗霸并不算“阔绰”,且进展也不算快。例如固态电解质粉体先进材料吨级至10吨级工业化标准产线,试产产线设备投资金额不足百万元。上海洗霸曾在股价异常波动公告中强调,其固态电池相关业务尚未获得批量订单,暂未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整体业绩暂不构成影响。

  财报显示,上海洗霸自身的新能源先进材料被归在“其他产品服务”里,该项目下包括电力、危废、检测、新能源先进材料等多个种类。今年上半年,其他产品服务营收736.54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3.28%。

  业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洗霸营收3.54亿元,同比下降5.52%;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46.80%,这主要受益于对ATL的股权转让收益,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9.86%至3196.28万元。

  事实上,近五年来,上海洗霸扣非净利润持续处于低位,2019年为6358万元,2020年降至3419万元,2024年仅为141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洗霸并非首家因短线交易陷入风波的沪市公司。11月3日-7日,证监会发出4份立案调查通知书, *ST长药、八一钢铁控股股东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洲际油气股东海口东铎商务服务合伙企业也都在同一时间段被立案调查。与此同时,梅花生物公告称,控股股东孟庆山因证券操纵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监管“亮剑”频率之高,让市场对“短线交易”四字愈发敏感。此次上海洗霸两位高管同时被立案,无疑放大了投资者的负面联想——“是否内部人早已对公司前景失去信心,才急于套现?”“公司内控是否存在漏洞,导致高管连最基本的买卖间隔都记不住?”种种质疑,在股吧和投资者互动平台迅速发酵,最终化作抛售筹码。

  从监管视角看,短线交易立案只是第一步。根据惯例,证监会后续将调取交易流水、比对内幕信息形成时间,若发现涉嫌内幕交易,则可能被升格处理;若仅构成短线交易,也将面临罚没所得、行政警告及罚款。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