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0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陆鼎昌现年39岁,成长于常熟银行内部体系,曾从基层信贷员起步,历任普惠金融部、小微金融总部等部门负责人,亦在分支行管理岗有过历练。
一旦完成监管核准,其将刷新A股上市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记录。
前任包剑,也曾是上市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也曾起步于基层,从柜员一步步行至行长位置,并主导开创小微金融事业,打造出深耕县域市场的“常银微金”特色模式。
受益于“常银微金”模式,该行近年来业绩亮点颇多:
一是三季度末的净息差继续蝉联A股银行之首,维持在2.57%的高位;
二是业绩成长性较强,营收、净利、净资产收益率的三年年复合增长率在同业中靠前。
展现出强大抗周期能力的同时,该行似乎仍未摆脱对信贷员“人海战术”的依赖:
信风2024年末该行不仅人力数量远高于规模相近的同业,成本收入比、人均创收、人均创利三项效益数据,均处于同业末游。
狂飙的业绩与脱节的效能,共同构成了常熟银行县域业务的“AB面”。
如今,该行迎来了又一位信贷员出身的行长;
这位深谙常熟模式、一线经验丰富的新“舵手”,将带领常熟银行以何种方式继续开疆拓土,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今年前三季度,常熟银行的营收、归母净利分别为90.52亿元、33.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15%、12.82%;
虽然两项数据的增幅较2024年全年的16.2%、10.53%呈现持续收缩态势,但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仍处于第一梯队,均位列第5位,在农商行同业中仅次于江阴银行。
领先同业的增长,源于利息、中收、投资收益的同步增长:
一方面,是营收贡献率接近8成的利息收入增长2.39%,稳住了业绩基本盘。
三季度末,常熟银行净息差较年初下滑14个基点;
信贷规模则维持高速扩张,较年初增长7.03%至2488.23亿元,成功实现以量补价。
尽管处于下行通道,但常熟银行的净息差仍是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
三季度末,该行仍维持了2.57%的净息差,为A股上市银行最高水平,高出排名第二的郑州银行20个基点,较农商行整体水平也高出99个基点;
从趋势上看,该行净息差降幅持续收窄,三季末环比仅微降0.01个百分点,已基本企稳。
信风常熟银行的各类生息资产中,零售信贷尤其突出:
上半年,该行零售、对公信贷对利息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54.73%、24.69%;
其中零售规模占总贷款比重过半,资产收益率高达6.59%,在上市银行中已是“一骑绝尘”。
若与同业相比,常熟银行上半年5.33%的贷款收益率、1.96%的存款成本率与2023年股份行中净息差表现最好、主打“高风险-高收益”策略的平安银行相似;
二者的区别在于,后续平安以风险换收益的苦果在下行周期持续暴露,不得不通过几乎“硬着陆”的方式调整信用类业务,保障存量资产安全,至今仍在“刮骨疗毒”;
而常熟银行不良率仍控制在0.76%,拨备覆盖率高达462.95%,两项数据均在A股42家银行中位列第2位,处于同业优秀水平。
另一方面,常熟银行的投资与中收虽规模有限,但也在逐渐形成特色。
前三季度,该行投资业务的营收贡献率达18.44%。
这部分收益或源于对债市波段交易的把握,常熟银行透露,公司上半年围绕市场走势择时开展债券等交易业务实现投资收益12.01亿元,同比增长三成;
三季报中,该部分收益持续增至16.69亿元,但增幅缩水至不足二成,同时债券投资资产大幅减少,应该是三季度择时确认兑现了部分收益。
近几年的债市波动中,常熟银行表现活跃,一度有“利率债农商四小龙”之称,甚至曾在2024年“债牛”时因涉嫌在国债二级市场违规交易,被交易商协会予以自律处分。
不过如今看来,该行的债市交易能力确实较为突出:
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共计4.91亿元、实现同比翻倍,业绩优于同业。
投资能力之外,常熟银行的轻资产业务也在成长。
前三季度,该行中收对于营收的贡献率仅为3.34%,但业绩同比增幅高达364.75%,主要缘于代理理财业务等手续费收入增加;
上半年,该行共代销理财72.77亿元、保险2.6亿元,二季度末私行客户较年初增长10.8%至4214人,客户总资产达286.77亿元。
常熟银行近几年的成长路径,在商业银行中颇具代表性。
信风统计发现,近三年该行的营收、净利、净资产收益率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5.48%、60.3%、14.66%;
三项数据在42家A股银行中的位次均为第2位,已然是A股成长性最显著的银行之一。
不俗的业绩,源于常熟银行在县域市场积累的“护城河”。
自2001年由农信社联合社改制为农商行后,服务“三农两小”始终是该行的核心定位;
为破解风控难题,该行在2009年引进德国IPC微贷技术,并经由管理团队的本土化改造,形成了“IPC技术+信贷工厂+移动平台”的“常银微金”模式。
可以观察到的是,这一模式已成为常熟银行与其他中小银行拉开差距的核心:
一方面,“常银微金”确定了轻抵押物、重现金流的小贷模式,制定了平衡风险与规模的标准化流程,具有极强可性;
叠加常熟银行手中全国鲜见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牌照,该模式的成效被进一步放大。
2019年初,原银保监会曾发布,要求农商行原则上“机构不出县、业务不跨县”;
不久后,常熟银行取得农商行中唯一的投管行牌照,并在海南设立投管行——兴福村镇银行。
这意味着,该行不仅可以打破跨区经营限制、在外地设立村镇银行,更通过投管行平台对旗下村镇银行进行集约化管理,缩短管理链条、提升效率。
在此背景下,常熟银行开始将“常银微金”模式借由投管行牌照,推广至全国各地。
2024年,该行常熟以外地区营收贡献率达73.52%、拨备前利润占比达80.48%;
其中江苏省内村镇银行、省外村镇银行营收贡献率分别为7.56%、16.96%。
另一方面,“常银微金”对于风险的控制,也使得该行未出现信用贷的大幅爆雷;
以县域市场为主的阵地,更使得该行在房价调整、居民资产跌价、消费意愿大打折扣的时期,展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2024年,该行已累计服务小贷客户超150万户,不良贷款率长期低于1%;
“常银微金”不仅成功到兴福村镇银行,甚至实现了向同业进行系统化输出,形成样本。
该模式主导下的净息差也成为常熟银行的“护城河”。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常熟银行管理层的遴选条件与路径,不同于其他上市银行。
IPC技术控制风险的核心在于人,信贷员需通过实地走访、观察预估客户的每月现金流,甚至需要通过对邻居、供应商的问询,评估客户还款意愿;
所采取的“一贯制”,要求信贷员全流程负责贷款的营销、调查、发放、回收。
信风总结发现,该行管理层有两大特点:一是年轻化、二是从内部基层做起。
截至2024年,常熟银行管理层平均年龄为47岁、显著低于同业,前任行长包剑、副行长周斌均为80后,新任行长陆鼎昌则为85后;
同时,包剑、周斌、陆鼎昌均从常熟银行柜员或信贷员起步;
前二者曾推动“常银微金”模式从设立到成熟,后者从信贷员到小微金融总部负责人的成长梯度,也恰恰与该行小微体系相重合。
但“常银微金”模式下的成长,并非没有代价。
常熟银行扩张时的运营效率并不出色,前三季度,成本收入比高达34.44%,处于同业较差水平。
尽管该行如今已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微贷集成、风控集成、账务处理、渠道集成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体系,并在软件测试、质量管理、数据管理等领域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但在实际展业中,人力仍旧是最核心的资源。
例如,常熟银行在存款方面深耕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三级网格,以“铁脚板+大数据+网格化”实施精准营销,创新社区管家服务模式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
其中的“铁脚板”指的是信贷员主动下沉、深入基层,管家模式亦需要员工主动服务。
信贷方面,该行则与常熟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形成乡区“精网微格”+城区网格“社区管家”,积极探索域外网格,苏锡地区试点推进;
同时聚焦存量客户,每季度全量走访,结合营销中台商机管理,分层分类、主动触达;
以上种种,同样依赖信贷员的数量与质量。
2024年末,该行员工达到7437人,员工数量与其相近的成都银行,总资产是其3.41倍;
同年该行人均创收、创利分别为146.69万元、51.27万元,两项指标在A股银行中分别位列第42位、第37位。
人均产能的低下,对将常熟银行的进一步扩张带来压力:
如果沿袭旧模式在更多地区复刻“人海战术”,将使得管理成本压力被持续放大;
同时该行2024年34.5万元的人均薪酬已然处于A股同业较低水平,在高级人才市场不具备竞争力。
若常熟银行仍希望在信贷业务上有更多突破,关键或在于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人海战术”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升级,提升单兵效能。
在新一轮管理层变动中,随着陆鼎昌行长任命落地的还有两则消息:一是新聘张康德、倪建峰两位副行长,二是股东常熟市投资控股已增持公司0.17%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