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第一批AI公司,已开始破产了

发布时间:2025-11-23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2024年Robin AI的收入翻了一倍,美国业务收入更是在2024年增长了六倍之多。听起来还不错,但却被投资人评价为“远未达到AI级别的增长”。

  2024年底时Harvey AI的年度经常收入是5000万美元。在收入规模上,Robin AI与Harvey AI的差距并不悬殊,但命运却是一个天一个地。

  除了Harvey AI之外,更多法律AI初创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蹿升。

  10月30日,瑞典法律AI初创公司Legora宣布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点创投、Benchmark和Y Combinator等知名机构。Legora创立于2023年,两年时间估值就涨到了18亿美元。

  实际上,随着2025年AI应用、Agent持续火热,编程、会计、医疗、法律等各个垂直领域的AI公司都融资不断。统计显示,截至10月,2025年全球法律AI领域的投资额已经是去年全年的两倍,AI赛道的钱依然很热。

  在中国,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9月为止,中国有约764家AI公司获得了投资,总金额额高达830亿元人民币。其中,Agent是融资最热的领域之一,通用型Agent、垂类Agent、端侧Agent全面开花。

  烯牛数据称,2025年中国AI代理行业出现了规模爆发的势头,截至2025年7月已发生23起融资,披露金额超80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50亿元。数巅、中数睿智、蝴蝶效应等公司今年均已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另外,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巨头也纷纷高调推出Agent产品。

  但热闹归热闹,Agent到底有没有壁垒现在依然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AI的技术更新速度之快,远胜过往所有赛道。今天还很流行的概念,会不会明天就过气?Robin AI的命运或许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参照。

  并且,当下市场给AI公司的估值,已经让100%的增长都是一种失败。

  就在我写稿的这天,欧美股市的AI板块全线暴跌。眼下正是三季度财报的披露季,不少AI巨头们发布了自称“超预期”的业绩,却遭到投资者的无情抛售。被称为“AI应用第一股”的Palantir,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长63%,净利润同比增长231%,股价却应声大跌8%。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投资人给Robin AI下的“未达到AI级别的增长”的判决书。

  不久前,高盛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警告称当前市场“最大的风险是科技股的营收开始让投资者失望,并怀疑目前的回报率是否能够持续,而这样事件的发生至少能够触发一次重大的修正,尽管不一定是像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那样的全面崩塌。”

  对AI公司们来说,要么实现指数级增长,要么就可能迅速从“独角兽”变为“弃子”。在AI的高速公路上,已经没有中间地带。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