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特朗普要砸800亿美元,重启成本飙升的“AP1000”大型核电项目,日本“买单”

发布时间:2025-11-25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利用美日贸易协议的部分收益,美国政府于今年10月公布了与西屋电气及其所有者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和Cameco合作的计划。该计划拟在四个地点建设8座AP1000反应堆,这将是美国数十年来未见的核电建设规模。

  这一战略标志着美国核电政策的重大转向:此前市场焦点大多集中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而如今受AI数据中心巨量能耗驱动,单机容量约1100兆瓦的大型反应堆重新受到青睐。

  作为该计划的资金后盾,日本承诺向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投资高达5500亿美元,本轮核电投资即源于此。根据协议结构,美国政府不仅是出资方,还将从项目中获利。一旦西屋电气的利润超过175亿美元,美国政府将获得超额部分20%的分成,未来西屋电气甚至可能在政府持股的情况下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分拆。

  然而,这一巨额押注面临着极高的执行风险。美国上一个大型核电项目——佐治亚州的Vogtle核电站,其建设成本最终超过300亿美元,是最初预算的两倍多,且完工时间比计划晚了七年。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仍试图通过政府背书和标准化建设,将单台反应堆的成本控制在100亿美元左右,以重启这一曾令投资者望而却步的行业。

  押注AI能耗与能源主导权

  随着人工智能热潮打破了美国数十年来电力需求持平的局面,电力短缺已成为制约AI发展的关键瓶颈。西屋电气临时首席执行官Dan Sumner在接受时表示,这些反应堆将帮助美国赢得AI竞赛,并实现总统的“能源主导”议程。

  Sumner指出,西屋电气拥有合适的技术,且这是解决美国电力需求的合理方案。此前,由于电力需求增长缓慢以及页岩气繁荣带来的廉价天然气,美国在2000年代初期的“核电复兴”宣告失败。Sector & Sovereign Research分析师Hugh Wynne认为,当需求增长缓慢时,小型反应堆更有意义,但在当前环境下,大型反应堆更符合市场需求。

  此次计划若能落实,将为西屋电气及其供应链带来前所未有的确定性。公司高管表示,拟建的反应堆足以为中型城市或大型AI数据中心供电。

  日本资金支持与利润共享机制

  该交易的核心在于利用外部资本撬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这笔交易得到了日本向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支持。Brookfield Renewable Partners联席总裁Wyatt Hartley指出,通过贸易协议获得的资金池将同时惠及美国工业和日本制造业。

  Hartley表示,最终达成的结构不仅直接利好西屋电气,更为美国公众提供了一个参与各类利润分成的机会。Brookfield和Cameco此前以约78.8亿美元收购了走出破产保护的西屋电气,当时双方并未对新建反应堆业务赋予任何估值,仅仅看重其燃料制造和服务业务。如今,随着政策风向转变,其估值逻辑或将重塑。

  挑战“成本诅咒”与标准化建设

  将单台反应堆的“隔夜成本”控制在100亿美元以下,意味着必须克服该行业长期的致命伤:成本螺旋上升和工期延误。

  Vogtle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是美国国内唯一建成的AP1000机组,原定于2016年和2017年完工,造价140亿美元,但最终直至2023年和2024年才上线亿美元以上。严重的成本超支曾导致西屋电气的前东家Toshiba在2017年申请破产。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类似项目在花费超过90亿美元后于2017年被直接废弃。相比之下,中国目前拥有4台在运的AP1000机组,并在建设自有版本,另有14台在建。

  Cameco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rant Isaac表示,AP1000已不存在技术、许可、燃料供应或监管风险,剩下的唯有项目执行风险。现在的目标是通过标准化、排序化和简化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同一件事”。

  尽管愿景宏大,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存在不确定性。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教授Jacopo Buongiorno指出,800亿美元的规模确实适合加速核电发展,但目前缺乏关于选址、参与公司、时间表和劳动力的详细信息。他认为,目前的

  根据今年5月的一项行政命令,特朗普政府提出了到2030年开始建设10座大型反应堆的计划。除了新建项目,重启现有设施也在进行中。目前,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爱荷华州正在努力重启反应堆。在南卡罗来纳州,公用事业公司Santee Cooper正在与Brookfield洽谈出售其部分建成的AP1000项目,若交易达成,这些机组或将被完工以专门为AI数据中心供电。

  Sumner认为,美国政府作为“第二行动者”介入,向制造商、供应商和建筑公司发出了强烈信号,表明订单将接踵而至,这对于建立信心和压低成本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