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6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10月24日,湖南银行发布公告称,已正式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其向特定对象发行10亿股普通股。此次定增标志着这家湖南省唯一的省级法人城商行在资本补充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更引人关注的是,本次发行的9名认购对象全部为国有主体,包括湖南省属国企、地方财政平台及市级投资公司等。增资完成后,湖南银行国有股比例将从81.77%提升至近84%,进一步巩固其“省属金融主力军”的定位。
在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收窄、盈利承压、资本消耗加剧的背景下,此次定增不仅是湖南银行应对监管要求的必要举措,更是其服务地方经济、支持重大项目融资能力的重要保障。
然而,资本补充的背后,也折射出该行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营收下滑、利润微增、资本充足率逼近警戒线。未来,在国资持续输血的同时,湖南银行能否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10亿股定增获批,国资全面“输血”
此次10亿股普通股发行,是湖南银行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股权融资动作,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尤为关键的是,所有发行对象均为国有背景机构,涵盖湖南省国资委旗下投资平台、长沙市政府控股企业、湘潭产投、株洲高科等地方国资力量。这意味着,湖南银行的股权结构将进一步向“强国资、弱民营”方向集中,战略属性愈发凸显。
事实上,自2022年底中国华融退出、湖南省财政厅及省属国企完成接盘以来,湖南银行已彻底完成“本土化重塑”。此次定增,既是原有股东的继续加码,也是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稳定高度重视的体现。
从用途看,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满足监管资本要求、支持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三方面。随着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湖南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日益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定增采用“定向发行”方式,未通过公开市场募集。在地方财政和国企支持下,湖南银行成功打通了资本补充通道,展现出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与区域资源整合优势。
这也预示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湖南银行的发展逻辑将更加依赖“政府主导+财政协同”,而非完全市场化运作。
业绩“增利不增收”,成本管控成亮点
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湖南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基本面保持总体稳健。
根据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达6066.02亿元,较年初增长7.3%;吸收存款余额为3644.47亿元,同比增长8.1%;发放贷款总额为3263.44亿元,较年初增长9.2%,信贷投放节奏稳步加快,重点支持了制造业、绿色产业和普惠小微等领域。
然而,在收入端却出现明显压力,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93亿元,同比下降9.64%。
这一下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净息差持续收窄,受LPR多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以及让利实体经济政策推动,湖南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明显。虽未公布具体息差数据,但业内分析认为其净息差已逼近1.7%红线,盈利能力受到挤压。
二是非利息收入疲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滑超10%,主要由于代理保险、理财销售等中间业务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财富管理转型尚处初期阶段。
不过,在营收下滑的同时,净利润却逆势增长。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7.04亿元,同比增长2.96%,呈现出典型的“增利不增收”特征。
这一反差的背后,是湖南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该行前三季度成本收入比约为34.5%,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一方面,湖南银行持续推进网点优化与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内部管理,严控行政费用和人力支出。
此外,拨备计提节奏亦有所放缓。截至今年三季度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67%,与年初持平,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达177.91%,较年初提升8.3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小幅增强。
可以说,净利润的增长并非来自业务扩张或收入提升,而是源于“节流”效应。这种模式虽能在短期内维持账面盈利,但长期来看不可持续,亟需寻找新的增长动能。
资本充足率逼近警戒线,扩张与安全难平衡
如果说“增利不增收”反映的是盈利能力的挑战,那么资本充足水平的边际变化,则揭示了湖南银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困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湖南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4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5%,资本充足率为11.16%。三项指标虽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但已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预警区间仅一步之遥。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超6000亿元的省级城商行,湖南银行近年来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导致资本消耗速度加快。
与此同时,其自身“造血”能力有限。盈利能力偏弱、ROE长期低于8%,使得内源性资本积累缓慢;而资本市场对中小银行估值偏低,外源性融资渠道受限,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压力。
在此背景下,此次10亿股定增可谓“及时雨”。预计完成后,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回升,为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缓冲空间。
此次10亿股定增获批,无疑为湖南银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国资股东的坚定支持,不仅增强了其资本实力,也彰显了地方政府对其作为“省级金融平台”战略地位的认可。
然而,外部输血终有边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仍要依靠自身“造血”能力。面对净息差收窄、盈利增长乏力、资本消耗加速的三重压力,湖南银行能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