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聚焦 > 正文

差异化特色鲜明,风险边际改善 这家银行价值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5-11-16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已经收获部分涨幅的银行股还值得继续持有么?如何判断商业银行的未来业绩走向?如何定位当下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这些问题成为萦绕在投资者心头的重要主题。

  最新发布的兴业银行三季报给出了一种“答案”:尽管面临各种外部经营挑战,但差异化经营特征鲜明、核心竞争能力依然突出、风险集中暴露“高峰”期已经过去、业绩保持稳健韧性。

  尤其是不断推出有力度的股息分配举措,以及日益显现的估值修复趋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经营业绩“韧性”突出,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复杂严峻挑战,行业整体贷款利率下行,存贷业务息差收窄,债券市场进入调整期后对投资业绩的贡献下降,这些都在考验一家银行的经营“韧性”和抗波动能力。

  观察兴业银行三季报,该行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积极应对挑战,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12.34亿元,同比下降1.82%,降幅较半年度收窄0.47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630.83亿元,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殊为不易。

  盈利能力的韧性得益于该行较好平衡“表内与表外”的关系,在利息收入与非息收入上双向发力。

  一方面,面对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趋势,兴业银行着力在负债端下功夫,通过推进企金织网工程3.0,做实主结算账户经营,深化零售场景金融建设和加强高成本存款管理,实现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2BPs,降幅较半年度进一步扩大2BPs,较好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前三季度净息差1.72%,继续在股份行内保持在相对领先的水平。

  “展望全年,我行将坚持采取积极有效的稳息差策略,力争今年净息差变动跑赢大市,利息净收入保持相对稳定。”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透露。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兴业银行近年来重点推动的“大投行、大财富、大资管”体系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对利息净收入的影响。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0.81亿元,同比增长3.79%,增幅较上半年扩大1.20个百分点。

  “三张名片”持续擦亮,加快打造“第四张名片”

  在当前环境中要实现业绩的韧性成长,不仅要有利润增长的底气,还要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兴业银行持续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在今年前三季度持续发力,差异化竞争优势巩固提升。

  从三季报看,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8%。其中,“降碳”领域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15.01%到1.46万亿元,“减污”领域增速更快较年初增长19.32%到0.58万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64%,继续保持股份行第一。

  同时,兴业银行近年来推动的“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加快融合发展,为该行经营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投行方面,通过实实在在服务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兴业银行不断加快优质资产构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6346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并购贷款余额3067.51亿元、境外债承销规模51亿美元,均位列股份行第一。

  资管方面,通过持续优化子公司差异化定位,推进“5+1”产品与渠道体系,构建全牌照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兴业银行旗下的五家资管子公司资管规模9月末合计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62%。其中,兴银理财管理规模2.38万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

  财富方面,有效把握资本市场回暖契机,零售财富AUM3.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48%,企金财富AUM4131.46亿元,较年初增长9.25%。

  1.兼顾守正与创新,兴业银行在擦亮“三张名片”基础上,正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第四张名片。

  2.报告期内,该行持续推动“绿色+科技”“投行+科技”等业务协同、融合,精准服务绿色金融科技型企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生态圈搭建。截至9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70%。

  3.眼下,股份行首家AIC——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兴业银行“商行+投行”优势,为该行服务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风险峰值已过,“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三季报来看,兴业银行前三季度新发生不良规模及不良生成率实现“双降”,风险集中暴露的高峰期已过,为后续稳定业绩打下很好基础。

  报告显示,该行今年前三季度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三大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1.08%,与年中持平,关注贷款率1.67%,较2025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整体稳定。拨备覆盖率227.81%,保持充足水平。

  其中,该行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领域从风险高发转向收敛,前三季度,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53%,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10.5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没有新发生不良。这对未来兴业银行长期业绩表现和经营成长空间而言,显然是一个重大的潜在“利好”。

  “今年,我行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敏捷小组工作机制,建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消费金融、账销案存资产、大额风险处置五个敏捷小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化解处置。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行领导挂钩督导工作机制,将重点领域风险突出的分行及重大风险项目,纳入行领导挂钩督导范围内,强化总行督导支持,提升与当地政府、企业沟通协调的层级,提高化解处置质效。”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兴业银行正式启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风险管理架构,深入推动风险与业务的融合,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截至目前,改革已实现平稳过渡,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员工队伍均已调整到位,新流程机制开始有序运转,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与业务融合进一步深化,风险赋能进一步增强。

  “展望全年,我行经过多轮摸排,对资产质量基本做到心中有数,预计全年新发生不良较上年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将保持相对平稳、合理可控。”赖富荣表示。

  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投资价值凸现

  从回报投资者角度看,兴业银行一直是最重视股东回报的股份制银行之一。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2007年上市以来,兴业累计分红2161亿元,是普通股融资2.3倍,以连续十五年增长的分红率回馈股东和老百姓的托付。

  为延续分红的持续性、稳定性,该行在业绩报告发布当日公告,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每10股分红5.65元,分红总额119.57亿元,占半年度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02%。

  稳定的基本面,稳步递进的分红政策为该行吸引了主要股东、中长期资金增持。2022年到2024年,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累计增持兴业银行超9.5亿股。今年5月,福建省财政厅又将其持有的“兴业转债”全额转股,继续增持兴业银行3.88亿股。二级市场上,大家人寿一季度增持兴业银行5.41亿股,9月和10月又继续增持超7400万股。市场以“真金白银”为该行投下认可票,充分彰显兴业银行向市场传递的价值信号,正在投资者间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

  “近期,银行股价经历上涨、回调、反弹的波动,但拉长周期来看,估值修复的趋势较为明确。”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

  陈信健进一步指出,在板块估值修复趋势中,兴业银行有信心表现更好。据了解,该行将继续以经营质效的提升促进股价估值的修复,并以估值修复带动可转债转股。同时,将继续吸引现有股东和新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者可转债方式增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加快估值修复和资本补充进程。

  截至10月30日,兴业银行静态股息率5.29%,处于上市银行前1/3,PB市净率0.53,处于上市银行后1/3。业绩稳、分红高、估值低,是很好的高质量红利股票,也是长期投资者、理性投资者不容错过的关注标的。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