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7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8月8日,一纸
监管公告措辞克制,但叠加2024年巨亏42.28亿元、计提各类减值准备31亿元的惨淡年报,以及2025年上半年再预亏的最新预告,市场仍迅速以单日跌停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际华集团于2010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营业务为职业装、职业鞋靴、纺织印染、防护装具及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际华集团8月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
若把时针拨回一年,际华集团的困境已有迹可循:其营收从2023年的115.61亿元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98.86亿元,同期净利润更是从盈利1.82亿元骤降至亏损42.28亿元,资产减值计提规模暴增暴露经营风险。
2024年,公司因地产项目滞销、存货跌价、应收款回收困难等原因计提减值31亿元,重庆、长春“际华园”两大项目彻底终止被视为失血点,公司不得不在年报中坦言“对涉诉抵押资产贬值或无法执行部分继续计提减值”,并强调“聚焦主业、清理低效资产”。
然而,主业同样承压:主要客户招投标推迟、订单结构变化、审价因素叠加,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成本摊销高企,即使公司把新材料、单兵装备、消防应急产品包装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难以对冲传统军需及职业装市场的萎缩。
7月11日,际华集团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600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5000万元至-13000万元。
公司表示,业绩预亏的主要系重点客户上半年产品订单减少,导致营业收入降幅较大;因订单收入减少带来的产能利用不足,固定费用较高,毛利额下降影响了利润。
证监会此次立案并非公司首次因信息披露“触礁”。2024年11月,上交所就曾因“未及时披露向关联方提供借款、募投项目延期未履行程序”对际华集团及董事长夏前军、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多名高管通报批评。
根据上交所处分决定书,际华集团主要存在两项违规:一是公司未及时披露相关借款事项,且未在股权交割前及时解决相关借款事项;二是募投项目未及时履行延期的审议程序也未及时披露。
际华集团未及时披露相关借款事项发生在2023年。彼时,陕西际华园支付12.34亿元通过招拍挂购买土地用于开发建设,资金
但随后,际华集团将陕西际华园转让给控股股东的子公司,际华集团未在股权交割前及时解决相关借款事项,也未就控股股东关联方借款事项及时披露
今年1月,上交所再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业绩预告事项作出说明,但直至立案前未见公开回应。市场普遍推测,本次立案大概率是对既往信披瑕疵的“升级处理”,焦点仍集中在关联借款、资产转让及募投项目延期等信息是否被隐匿或延迟披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业绩造假——毕竟一家已巨亏、无需再粉饰报表的公司,似乎缺少虚增利润动机。
耐人寻味的是,在监管利剑高举的同时,资金却在短期内疯狂涌入:8月6日至8日,际华集团股价从4元/股附近起步,最高冲至5.78元/股,三日涨幅逾20%,年内涨幅一度超过85%,成交量急剧放大,股吧里“脑机接口”“军工新质生产力”等概念喧嚣尘上,公司不得不紧急澄清“未涉及脑机接口相关业务”,控股股东亦表示“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仍未能阻止立案次日跌停板封单骤增。
原来,今年年中,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布
在今年6月底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后,际华集团公告称,关注到了部分媒体将公司列为脑机接口概念,截至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及现有产品体系未涉及脑机接口相关领域。
实际上,脑机接口的技术与项目都属于“控股股东”新兴际华集团的科研布局,作为上市主体的际华集团并不参与,也未开展相关业务。公司也多次澄清“主营未涉及脑机接口”。
对于投资者而言,更需警惕的是后续行政处罚落地可能触发的民事索赔。根据现有司法解释,2025年8月8日收盘前买入且此后卖出或继续持有并产生浮亏的投资者,已具备初步索赔资格,最终获赔范围与金额将由法院裁定,这也意味着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新的赔偿支出及声誉损耗。
而公司层面,能否在监管调查、业绩下滑、资产减值三座大山下完成“瘦身健体”,将决定其能否摆脱亏损的魔咒:一边要处置剩余地产包袱,回笼现金;一边要在军品订单延迟、民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到可持续盈利的新支点;同时还要修复因反复信披违规而受损的市场信任,任何一环掉链子,都可能令这家老牌军需央企继续滑向边缘化。
从昔日军需龙头到今日亏损与调查双重漩涡,际华集团的境遇为所有央企上市公司敲响警钟。眼下,公司能做的唯有配合调查、彻底整改、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并用可验证的业绩与透明度赢回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