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快讯 > 正文

港股董事薪酬榜透视:理想汽车领衔高薪

发布时间:2025-10-19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近日,香港知名股评人David Webb创办的财经网站Webb-site公布了2024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排行榜,这份涵盖前1000名董事的榜单,再次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话题推向公众视野。

  数据显示,31名董事2024年报酬逾1亿港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以近6.80亿港元居首,JS环球生活王旭宁、极兔速递李杰、京东刘强东紧随其后,B站陈睿等新经济领域高管纷纷上榜。

  新能源汽车、电商、互联网等赛道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核心创始人的战略决策直接决定企业生[*],股权激励成为绑定核心人才的关键工具。以理想汽车为例,李想精准定位中大型SUV市场,凭借增程式技术与家庭用户导向的产品策略实现销量突破,其战略价值通过股权激励得以量化。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以6.8亿港元的薪酬高居榜首,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的新高,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管薪酬的广泛讨论。

  理想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在销量、市场份额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比来看,榜单外的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去年的年薪分别在710万元至810万元区间。

  事实上,李想的薪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括266.5万元的薪金、补贴及实物福利,16万元的退休金计划供款,以及占比最大的6.36亿元股权激励,即公司年销量50万辆对应的1800万股奖励,属于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必须记账的费用,不是李想的实际薪资收益。

  李想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其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理想汽车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可。

  对于港股上市公司而言,薪酬统计范围通常较为全面,不仅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现金部分,还涵盖了股权激励等非现金部分。特别是在高管薪酬中,股权激励往往占据较大比重,且在计算总薪酬时,期权等非现金部分会被直接计入统计范围。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以4.49亿港元的薪酬位列第四。刘强东曾在2015年与京东集团签订10年薪酬计划,全部收入由股权激励构成,每年只领取1元基本工资且不享受现金奖励,其收入直接与京东股价表现挂钩。

  简单来说,1元年薪这种薪酬结构将刘强东的个人财富与京东的股价表现紧密相连,展现了创始人与公司共同进退的决心。在京东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薪酬安排被视为创始人信心与承诺的象征。

  自2021年以来,受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及消费环境疲软影响,京东股价持续走低。刘强东的股权奖励也连续缩水。

  2024年榜单前十中,科技企业占据绝对比重,除理想汽车、京东、B站外,贝壳、JS环球生活等均属科技相关领域,这与新经济行业的发展特性密切相关。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也榜上有名,其薪酬水平虽然未进入前十,但在互联网行业中仍具有较高的代表性。B站作为中国年轻人高度聚集的平台,近年来在用户增长、内容生态建设以及商业化探索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陈睿的薪酬水平反映了市场对于B站未来发展潜力的预期,尤其是在内容创作、直播电商以及游戏业务等多元化布局方面。然而,B站目前仍面临盈利压力,如何在保持内容质量与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盈利,成为陈睿及其团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极兔速递创始人李杰的上榜,则体现了快递物流行业在港股市场的薪酬竞争力。极兔速递近年来通过激进的扩张策略以及价格战手段,在中国快递市场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快递物流行业的薪酬竞争力则源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与整合需求。极兔速递通过激进扩张与模式创新迅速崛起,李杰的高薪酬既体现了其在企业扩张中的核心作用,也反映了物流行业对顶尖管理人才的争夺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与A股薪酬统计规则差异放大了数字差距——极兔作为港股公司将股权激励计入薪酬,而顺丰等A股公司薪酬统计多侧重现金部分,若统一口径,行业内薪酬差距将更趋合理。

  与新经济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产业的薪酬逻辑。这种差异本质上是产业特性的必然结果。新经济企业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需要通过股权激励锁定核心人才并控制现金流,将高管利益与企业市值增长、长期战略绑定;而传统产业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业绩可预测性强,现金奖励更能直接体现短期业绩贡献。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其普遍采用“低基础薪资 + 高股权激励”的薪酬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控制公司现金流压力,又能将高管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对于新能源汽车这类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而言,李想的“天价薪酬”本质是市场化选择,即通过股权激励将创始人与股东利益绑定,激励创始人持续推动企业发展。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