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4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2025年11月13日,京东集团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三季报:实现收入2,9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8%,占比提升至24.4%;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突破7亿大关。
这一增长并非依赖流量补贴或价格战,而是源于一条贯穿零售、物流、技术、新业务的主线:超级供应链。在行业普遍陷于“低价内卷”、增长乏力的当下,京东正通过供应链的纵深能力,重构消费体验、激活产业效率、孵化生态新机,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用户为何持续回流?因为供给更懂需求
7亿活跃用户并非凭空而来。在2025年“京东11.11”期间,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40%,订单量激增近60%。这说明,京东正在用更精准、更高效的供给体系,重新定义“好货”与“好体验”。
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供应链逻辑升级。三季度,京东定制重磅新品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5倍,覆盖家电、美妆、3C等高敏感品类;京东超市的包销定制商品突破1万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这意味着消费者看到的不仅是海量商品,更是基于真实需求反向定制的“专属解决方案”。
品类表现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日用百货收入同比增长18.8%,增速约为行业平均的4倍;服装鞋帽品类收入增速达行业水平的8倍;商超品类则已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这些高复购、高频次的品类,正在成为京东用户活跃度的核心引擎。
与此同时,内容与场景的融合也在放大用户粘性。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140%,店铺直播订单量增长180%。而在线下,截至三季度末,京东3C数码门店突破4,000家,京东MALL超20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超100家,养车门店近3,000家。这些实体触点不仅是服务终端,更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的承载体,让供应链能力真正触达用户身边。
从零售到生活服务:超级供应链正在“破圈”
如果说核心零售业务是京东的“基本盘”,那么外卖、旅行、家政等新业务的快速起势,则展现了超级供应链的外溢能力和生态协同效应。
最典型的案例是京东外卖。上线万家品质餐厅入驻。在“11.11”期间,TOP300餐饮品牌的日均订单量较上线倍;自营品牌“七鲜小厨”凭借“新鲜现炒”“食材透明”等标签,不仅自身订单持续攀升,还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合作餐厅订单增长超12%。这背后,是京东将零售履约能力、品控标准和流量分发机制复用到本地生活赛道的体现。
同样亮眼的还有京东旅行:11.11期间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8倍,机票订单增长超6倍;京东家政则已拥有超5万名自运营保洁师,服务覆盖全国111城。这些业务看似跨界,实则共享同一套底层逻辑:通过标准化、可的供应链能力,解决服务非标、履约低效等行业痛点。
这种能力也体现在财报结构上:京东集团三季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8%,增速创近两年新高,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24.4%,刷新历史纪录。新业务不仅没成为负担,反而成为增长新曲线。尤其是京东外卖,已实现环比投入收窄,单均损益持续改善,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京东正在用“又好又便宜”打破行业“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通过供应链提效降本,而非牺牲品质或压榨商家,真正实现消费者、商家、平台的三方共赢。
长期主义的双支点:技术投入与社会责任
超级供应链根植于两个长期主义支点:对技术的坚定投入和对社会价值的持续回馈。
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三季度,京东累计研发投入已接近1,600亿元。这笔投入正在多个高价值场景落地开花: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已在北京、福州、广州、成都等多地规模化应用;未来5年,还将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升级物流自动化水平。
在AI领域,京东正推动“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产业实践。京东健康发布“AI医院1.0”,首次实现AI驱动的“医检诊药”闭环;京东工业推出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针对汽车、钢铁、能源等十大复杂场景提供专属方案,目标直指“降本万亿”。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科技更提出:未来三年将带动各产业共建万亿级AI生态。
与此同时,京东始终将社会责任内嵌于商业模式之中。作为连续4年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的企业,京东也是过去一年新增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尤为难得的是,京东是行业内首家与全体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人均月缴约2,000元。
在乡村振兴方面,继二季度启动“京东优质农产品基地计划”后,三季度的第四届“农特产购物节”补贴覆盖生鲜、粮油、茶叶等600多个品类,惠及近万商家、数百万商品。而“暖阳助老公益行动”则联动零售、健康、物流等多业务线,推动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升级。
这些行动一直在夯实京东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社会信任基础。而这,恰恰是穿越周期最稳固的护城河。
当行业还在为“卷低价”内耗时,京东选择用超级供应链“卷效率、卷体验、卷协同”。7亿用户、2,991亿营收、30.8%的服务收入增速……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系统性能力的兑现。
京东的增长,早已不是单一业务的胜利,而是零售、物流、技术、服务、产业多方共振的结果。在消费回归理性、产业亟需升级的当下,这种“不靠补贴、不靠噱头、靠基础设施和生态协同”的增长范式,或许正是以超级供应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关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