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推荐 > 正文

全球资产集体[*]跌之际,德银安抚市场:基本面依然稳健,目前尚不具备历史上大规模抛售的条件

发布时间:2025-11-18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德意志银行于11月17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尽管近期全球市场经历了跨资产类别的广泛抛售,但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基本面依然稳健,尚不构成历史上那种大规模、持续性熊市的先决条件。

  宏观策略师Henry Allen在报告中分析,此轮抛售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美联储近几周明显的鹰派转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0月底对12月降息的可能性提出质疑,随后多位官员发表鹰派言论,导致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概率降至42%。

  报告强调,尽管短期“逆风” 将持续存在,但支撑市场韧性的驱动因素并未消失。与历史上的大规模抛售相比,当前的市场背景有着本质区别,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

  美联储“鹰派”转向是罪魁祸首?

  报告指出,近期市场动荡的首要驱动因素是美联储的鹰派转向。回顾过去十年的几次大规模多资产抛售,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美联储采取更强硬的姿态并转向加息。

  当前的抛售模式与历史有相似之处,但程度远不及前几次。美联储的鹰派基调主要源于持续高于目标的通胀,以及关税政策滞后效应的显现。

  此外,ISM服务业支付价格指数等通胀领先指标依然强劲,预示着通胀压力可能持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短期内市场面临的主要压力源。

  报告分析的第二个原因是,市场在抛售前经历了一场“不懈且异乎寻常”的上涨,这种速度本身就难以持续。

  数据显示,在截至10月的六个月里,标普500指数的滚动涨幅达到了23%,这是自2020-21年新冠疫情复苏以来的最强表现。

  与后疫情时期由天量财政和货币刺激驱动的上涨不同,本轮反弹的动力是投资者对美国及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消退。

  既然经济“软着陆”已成为市场共识,且贸易局势缓和等积极催化剂已被消化,那么在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市场的周期性回调并不令人意外。

  报告同时提及,在后疫情时代,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的持续性财政赤字,正对包括债券在内的多种资产类别构成压力。

  例如,英国国债在预算案公布前面临巨大压力;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周五触及2008年以来的新高;即便是美国国债,今年也因穆迪5月的评级下调等事件而面临市场压力。

  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债券市场,也传导至其他资产。例如,法国CAC 40指数是今年欧洲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差的之一,显示出财政担忧对股市的拖累。

  基本面稳健,大规模抛售条件尚不具备

  尽管存在上述逆风,德意志银行强调,市场的基本面背景仍然“稳健”。此次抛售仅使标普500指数从其历史高点回落了约3%。

  报告列举了几个关键的积极因素: 首先,自2024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降息150个基点,这是自1980年代以来在非衰退时期最快的降息步伐。历史上,在经济软着陆背景下的降息周期对风险资产极为有利。

  其次,当前市场的争论焦点是未来降息的“步伐”,而非是否应该“加息”,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信号。

  此外,最近贸易局势缓和进一步缓和了市场紧张情绪。同时,整体金融条件依然宽松,VIX指数和高收益信贷利差等市场压力指标仍低于10月份的高点。

  报告总结道,历史上导致大规模抛售的先决条件——例如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或出现明确的经济放缓乃至衰退迹象——目前均未出现。即便是2000年科网泡沫的破裂,也是在更广泛的宏观经济放缓背景下发生的。因此,近期驱动市场保持韧性的核心因素依然有效。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