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披露,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
在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资源和空间基础上,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引导。
二是严格自然生态保护空间底线约束。通过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健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三是实施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才能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让价值实现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奠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上述有关负责人还介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涉及各方面、多领域,需要强化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
一是建立资源权益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重点是探索大陆自然岸线占修平衡制度,新增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线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修复与占用相当的生态恢复岸线责任;开展非耕地垦造、恢复耕地形成的补充耕地指标流转;试点探索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建设用地优先转为林地、草地、湿地,腾退的建设用地可按一定比例折算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到城镇开发边界内,不占用现有开发边界规模和扩展倍数,推动形成“使用者付费、受益者补偿、保护修复者获益”的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建立“调查监测—确权登记—碳汇计量—底价评估—市场交易—金融支持”的生态系统碳汇全链条交易机制,支持生态系统碳汇项目通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碳普惠机制等获得收益,打通生态系统碳汇可度量、可交易、可实现的价值实现路径。
二是健全生态补偿赔偿机制。重点是立足主体功能定位,探索生态空间综合补偿模式和各类生态补偿资金
三是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科学利用海洋、地质遗迹、地热、矿泉水等特色自然资源,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态牧场、地质文化村建设等生态产业化开发,将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变为经济财富、社会财富。加快矿山生态修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实现产业生态化。探索在自然资源富集、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较强的地区,建立全要素、全产业覆盖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运行机制,促进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