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业界 > 正文

对话罗军:破解大城市病,低空经济有望成万亿级赛道

发布时间:2025-10-24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布会介绍,

  四川天府新区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罗军24日接受时表示,从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这两年行业主要处于探索应用模式的阶段。无论是载人还是载物场景,都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常态化运营的基础条件。

  

  罗军表示,低空经济作为一个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并非单一领域的“点式发展”,而是覆盖上下游配套的“面式布局”。从运行规则、飞行器研发,到实际运营环节,当前仍缺乏成熟体系。因此,对低空经济进行专项布局,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只有国家层面给出方向性指引,才能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实质性推进。”

  他判断说,未来十年,低空经济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这一判断的核心依据在于顶层设计与基础设施的双重突破。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将逐步落地,包括系统性的配套政策、清晰的发展路径,以及对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为行业发展划定方向、提供保障;二是低空空中与地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推进,“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低空经济才能从‘探索’转向‘常态化运营’,载人出行、物流快递等各类应用场景才会陆续落地。”

  罗军强调,低空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大城市病”。“城市越大,人口与车辆越多,拥堵问题越突出。要解决这一难题,发展立体交通、向空中要空间是必然选择。”他认为,当低空交通实现常态化运行后,能有效疏通大城市的人流、物流堵点,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高效循环,对改善城市交通、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实际应用,罗军从出行与物流两大场景举例说,在出行端,空中的士、飞行汽车等业态将改变传统私人出行模式,大幅提升通勤效率;在物流端,低空经济将实现“时效革命”——目前深圳到北京的物流依赖改装客机,需凑齐数百吨货物才能起飞,周期通常超24小时;而当前1吨、2吨、3吨、5吨级的大型无人机,已能实现一两千公里的续航,“未来10至12小时内,就能将深圳的货物运到北京,物流时间缩短超50%,效率提升的同时还能节约成本。”

  谈及行业前景,罗军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低空经济的技术与产业基础已具备竞争力。“在低空飞行器领域,无论是载人还是载物装备,我们的科研基础、产业基础都比较扎实,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更关键的是,在他看来,中国对低空经济的布局是“全方位推进”,而欧美仅将其视为空中交通的一部分,应用范围相对有限。“这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未来十年形成万亿级产业赛道。”罗军测算,该赛道将带动飞行装备研发、应用场景拓展、运营服务升级等全链条突破,创造巨大产业空间。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