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业界 > 正文

电力改变AI竞赛格局!高盛实测:到2030年,美国“备用电力”将跌至临界线GW

发布时间:2025-11-14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自2021年和2022年经历电力短缺后,中国开启了一轮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涵盖了可再生能源、煤电厂和核反应堆等多种能源形式。

  高盛的报告量化了这一建设成果。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有效备用电力容量将达到峰值需求的25%,对应约400GW的绝对值。这一巨大的电力冗余,为中国承接未来AI驱动的数据中心扩张以及其他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预计中国的备用容量将保持充足,足以适应数据中心和其他行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目前,中国拥有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数据中心容量,位居世界第二。充沛的电力储备,可能使其有能力快速追赶领先者。

  供需失衡:解析中美电力格局分化

  中美电力格局之所以出现如此显著的分化,源于两国在供需两端的不同路径。

  高盛报告分析,美国电力市场趋紧主要由三个因素导致:首先,数据中心驱动的电力需求稳健增长;其次,新增发电能力建设不足,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装机不足以抵消计划中的煤电退役;最后,储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规模仍然有限,无法填补缺口。

  而在中国,出于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政府推动了对所有电源的全面投资。报告指出,这一轮建设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涵盖了可再生能源、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多种技术,旨在系统性地提升电网的备用容量和可靠性。

  电力:AI竞赛的新变量

  高盛的这份报告揭示了AI竞赛中一个长期但至关重要的新变量。过去,市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芯片禁令、人才流动和算法创新上,而电力作为物理基础,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报告的结论是,电力基础设施的瓶颈可能至少在2030年前暂时减缓美国的AI发展进程。对于依赖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未来在美国部分地区可能面临更高的电力成本、更长的项目审批时间,甚至电力短缺的风险。

  反之,中国充裕且成本可控的电力供应,可能成为吸引数据中心投资的新磁极。这一趋势不仅可能改变全球数据中心的地理分布,也将对上下游产业链,包括能源设备、高耗能产业等产生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