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7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等头部媒体平台大规模采购广告资源,再销售给广告主,赚取服务费、价差或媒体返点。
这种模式决定了其低毛利率的特性,利欧股份数字营销业务的毛利率长期在3%至5%之间徘徊。相比之下,营收占比不足20%的机械制造业务,毛利率则稳定在23%以上。“高收入、低毛利”与“低收入、高毛利”的并存的情况,让利欧股份的扣非净利润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此外,利欧股份在转型路上还遭遇过挫折。2018年,公司曾计划以23.4亿元的“天价”收购主营自媒体的苏州梦嘉传媒,因标的公司估值过高、业绩承诺存疑等问题,引来深交所的问询与市场的质疑,最终该交易以失败告终。该交易,也成为市场评价利欧股份资本运作风格时一个绕不开的案例。
投资收益“左右”命运:高盈利与低回报间的矛盾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孱弱,但2025年前三季度,利欧股份却通过投资收益,实现了巨额盈利,当期公司净利润为5.89亿元,同比有469.1%的上涨;而其扣非净利润仅为2.15亿元,同比出现了17.42%的下滑。
盈利过度依赖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这也让利欧股份的净利润易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利欧股份归母净利润为19.66亿元,而当期公司扣非净利润仅为5.49亿元,超过14亿元的差额主要源于企业投资理想汽车的收益。2024年,因理想汽车股价下跌,在企业扣非净利润为1.61亿元的情况下,利欧股份的净利润却出现了2.59亿元的亏损。2025年,随着市场的回暖,利欧股份的投资收益又大幅增长。
这一正一负的鲜明对比清晰地表明,利欧股份的主营业务仅能产生微薄利润,公司的盈利容易被投资收益所“左右”。而利欧股份对理想汽车的投资,堪称其历史上最成功的“副业”。2020年,仅此项投资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高达60.05亿元,对当年归母净利润的贡献达到45.04亿元。投资,俨然已成为决定公司业绩的“第三主业”。
需要注意的是,利欧股份这种精于资本市场投资的财技,不仅体现在对外投资上,公司也用在了自家股票上。2025年10月,利欧股份公告称,公司计划减持此前已回购的不超过1.35亿股的公司股份。这批股份是公司在企业股价低位时,以约1.44元/股的均价回购而来。而在发布减持计划时,利欧股份的股价已攀升至5.14元,浮盈比例高达257%。若顶格完成减持,企业将套现近7亿元,净赚约5亿元,而根据公告这笔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前,部分董事和高管已先行完成了减持,合计套现超过3700万元。而这其中的部分高管,曾在2024年以1.5元左右的均价增持过企业的股份。这一系列“高抛低吸”的操作,展现了利欧股份在资本市场上的娴熟财技。
然而,当公司通过投资和资本运作赚得盆满钵满时,其对普通股东的回报却显得不那么“慷慨”。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两个财年均未对此前年度的盈利进行分红,直到2024年及截至2025年,才分配了2023年、2024年的净利润,合计分红金额不足4亿元。而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利欧股份未分配利润账面余额已高达51亿元。
万亿“AI梦”:低研发下的竞争
主营业务低毛利率的利欧股份,却在港股招股书中,着重给公司描绘了一个宏大的AI蓝图,将企业定位为一家“AI驱动”的企业。宣称公司已将AI技术融入营销全链路,并推出了AIGC生态平台“LEO AIAD”、营销垂直大模型“利欧归一”等。招股书中利欧股份还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预计到2029年,中国AI驱动的数字营销市场价值将达到1320亿元。
故事无疑是动听的,但利欧股份的研发投入或难以支撑其描绘的宏大AI蓝天。长期以来,利欧股份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常年徘徊在1%以下。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其研发投入总额仅分别为1.34亿元、1.77亿元,占当期公司营收中的比例为0.66%和0.84%。而利欧股份这些研发中,部分还用于其各类泵、园林机械的研发。
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数字营销行业3.6%的平均研发强度,甚至低于制造业2.82%的行业均值。而万兴科技、昆仑万维等细分领域AI技术研发企业,2024年的研发投入分别高达4.42亿元与15.43亿元,在当期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30.72%与27.2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媒体代理业务为利欧股份贡献了近八成收入,但公司财报并未详细披露研发投入在两大业务板块间的具体分配。同时,尽管公司宣传公司已自主研发了“泰坦”、“方舟”等自动化投放工具,但在公开的专利信息中,却难以找到与这些核心数字营销技术相关的具体技术专利。
这或许说明,利欧股份的“AI含量”更多体现在“应用层面”,而非“核心技术层面”。公司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嗅觉和工程能力,能迅速将前沿AI技术集成到现有业务流程中以“降本增效”。但从研发投入、核心专利等硬指标来看,公司目前更像一个AI技术的精明应用者,而非拥有宽阔技术护城河的底层创新者。
利欧股份的港股IPO,向市场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利欧股份既是制造业的翘楚,也是流量世界的大玩家;公司依赖主业获取巨大的收入流水,却又依赖投资创造利润;同时,还渴望被贴上“AI科技公司”标签,以获取更高估值的利欧股份,却在研发投入上显得颇为“节俭”。
对于投资者而言,评估利欧股份的投资价值,必须穿透其庞大的营收数字和波动的净利润表象。未来,利欧股份能否真正提升数字营销业务的“含金量”,并用持续且匹配的研发投入来证明其AI故事的价值,将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