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正文

王青等:人民币汇率韧性增强态势不变

发布时间:2025-01-13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并于当日正式实施。上调该参数能够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资金

  这是继1月9日央行在香港市场大规模发行600 亿元央票后,监管层在短期内再度释放的明确稳汇率政策信号。其核心目的在于防范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近期,稳汇市政策工具频繁出台,结合央行再度强调的“三个坚决”,即“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清晰传达出更加有力的稳汇率政策立场。

  从汇率走势来看,1月3日,在岸人民币跌破7.3。这背后主要存在两大原因。一方面,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市场对美国可能针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担忧加剧,同时对2025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降温,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美元指数近期持续波动上行,从而给人民币带来一定的被动贬值压力。

  另一方面,1月3日在美元回调过程中,人民币的贬值动能得到释放。这一现象不仅避免了贬值动能的过度累积,同时也表明7.3并非不可逾越的固定关口,人民币会依据全球外汇市场走势,择机适度释放贬值压力。总体上看,在近期国内经济稳定的情况下,美元指数的波动成为牵动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

  展望2025年,为有效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趋于增大,贬值容忍度也会有所提高,但仍会围绕合理均衡水平进行双向波动。外汇市场风险整体可控,韧性增强的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当前体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CFETS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持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偏强态势。

  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异常情况,监管层稳汇市工具或还会及时出手。除了强化在岸市场人民币中间价调控、适度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外,还可择机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些政策工具在引导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方面能够发挥显著成效。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