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正文

开年遭股东集体抛售 优必选经历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1-13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飞、海尔等多家明星资本投资,在2018年完成的C轮融资中,优必选获得了高达8.2亿美元的资金,成为当时AI领域单轮融资的纪录保持者。上市前更是获得不少国资机构的投资。

  也减持928.95万股,减持均价59.3395港元/股,套现5.51亿港元;2025年1月7日继续减持975.31股,减持均价为49.5522港元/股,套现4.83亿港元,持股从8.05%降至2.08%。

  、民银等机构资本,个人股东夏佐、王琳也陆续减持。持股股东的减持动作,对优必选的股价表现产生了不小影响,也考验着投资者对优必选的市场信心。

  经过数轮融资,优必选估值一度高达 320亿元;而1月3日股价大跌后,最低点只有44.7港元/股,市值仅193.1亿港元/股。截止发稿,优必选股价46.95元,总市值为202.65亿港元。

  摆在优必选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难题,便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问题。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特斯拉、小米、小鹏等企业纷纷入局,投身机器人研发。同时,Figure AI、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等创业公司也在一级市场受到资金的广泛关注。

  根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

  虽然市场热度如火如荼,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其实一直走的都不算顺畅。

  在技术上,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化大模型仍未成熟,当下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泛化能力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这限制了其在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场景中的应用。其次,关键零部件技术也面临难题,部分技术仍存在瓶颈。

  但最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具备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难度大,这使得产品价格远超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市场需求有限。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仍旧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科研试验和高端服务领域,家庭消费市场的需求尚未形成。

  Walker机器人是优必选自主研发的一款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优必选招股书披露,2021财年优必选售出一台Walker-2,2022财年售出一台Walker、一台Walker-1、两台Walker-2和四台Walker X,2023年上半年售出一台Walker-2。两年半仅售出10台人形机器人。

  发展至今,优必选也已经开展了很多其他业务,如今,优必选的业务涵盖了教育、物流、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行业定制等多个领域,其中教育和消费级机器人目前仍是主要创收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期,优必选营业收入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10.56亿元和4.87亿元,其间净利润分别为-7.07亿元、-9.2亿元、-9.75亿元、-12.34亿元和-5.16亿元。

  连续的净利润为负,让优必选的营收已经很难覆盖亏损。除去高昂的研发费用,优必选这几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连年走高,优必选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分别为4亿元和2.15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5.06亿元和2.34亿元。

  不仅如此,上市后,优必选的经营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一直为负。虽然上市前融资60多亿,但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仅为7.7亿元,有息负债达到16.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59.96%。在负债与现金流不乐观的情况下,优必选的商业化发展就更加引起市场关注。

  今年,优必选也在不断向外释放利好消息。日前,优必选方面还曾对外透露其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收获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预计2025年将迎来1000到2000台的订单量。1月5日消息称,2024年优必选率先在知名汽车工厂开展了人形机器人实训,已经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多家车企以及3C企业富士康、物流企业顺丰等多家3C、物流领域知名企业合作。

  在国际舞台上,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据传已经小规模生产并首批重点用于特斯拉工厂内部,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优必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走通商业化路径已经成为发展关键。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